【秦始皇過錢唐】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,秦設(shè)會稽郡,置錢唐、余杭、富春、海鹽(今海寧)4縣。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過丹陽,至錢唐,臨浙江。
【慧理首開靈隱天竺】東晉咸和三年(328),印度僧人慧理登靈鷲峰(今飛來峰),嘆為"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嶺飛來",并指為"仙靈所隱之處",在山下創(chuàng)建靈隱寺。兩年后又在天竺山創(chuàng)建翻經(jīng)院(后改法鏡寺),即下天竺。
【曇超首開玉泉】南齊建元年間(479-482),僧曇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塢口開山筑庵。清康熙改清漣寺,俗稱玉泉寺。
【隋建杭州城】隋開皇九年(589),隋文帝楊堅平陳,改錢唐郡為杭州。初治余杭。次年,移治錢唐。隋開皇十一年(591),將杭州錢唐縣治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(今杭州江干一帶),并依鳳凰山筑城,周圍15公里左右,是為最早的杭州城。
【隋開鑿江南運河】隋大業(yè)六年(610),隋煬帝楊廣鑿?fù)ń线\河,自京口(今鎮(zhèn)江)至杭州,800余里。自此與江北運河相接。明清時期,由北京至杭州的大運河稱"京杭運河 ",溝通海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5大水系。江南運河向為運要道,對南北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。杭州拱宸橋為大運河水運的起訖點。
【唐改錢唐為錢塘】唐武德元年(618),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。為避國諱,4年后將錢唐改為錢塘。
【首創(chuàng)九里松】唐開元十三年(725),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橋至靈隱植松九里。"九里云松"后為"錢塘八景"之一。
【李泌開六井】唐建中二年至興元元年(781~784),杭州刺史李泌開相國井、西井、方井(即四眼井)、白龜池、小方井、金牛井等六井,引西湖水入井,解決居民飲咸水之苦。
【白居易守杭】唐長慶二年(822),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。任職期間,治理西湖,筑堤建閘,放水灌田,并重修六井。離任時留詩:"唯留一湖水,與汝救兇年。"又因有詩句:"最愛湖東行不足,綠楊蔭里白沙堤。"后人為紀(jì)念他,將西湖白沙堤改名"白堤"。
【黃巢軍入杭州】唐乾符六年(879),黃巢于九月攻陷廣州后,十一月率20萬人從江西進入浙江,掠余杭,入杭州,旋即離去。
【錢?筑羅城】唐景福二年(893)七月,錢?為鎮(zhèn)海軍節(jié)度使,雄踞杭州,發(fā)民夫20萬及十三都軍士,自鳳凰山筑羅城,周長35公里,建有10座城門,3座水城門。
【錢氏筑捍海塘】五代后梁開平四年(910),吳越王錢?自月輪山(今六和塔)起至艮山門沿錢江筑捍海塘,以防海潮。堤長二三十公里,世稱"錢氏捍海塘"或"錢氏石塘" (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橋時,挖至路面下5~11米深處,發(fā)現(xiàn)"錢氏捍海塘"遺跡,經(jīng)考古發(fā)掘,柱長約6米,直徑約13~39厘米,柱后為裝滿石塊的竹籠,竹篾編織痕跡十分清晰,其后夯土,最后一排為木柱與竹編)。是年,又置撩湖兵千人,專門浚治西湖。
【錢元慈云嶺造像】五代后晉天福五年(940),吳越國王錢元在西湖慈云嶺南坡資延寺右摩崖造彌勒、觀音、勢至佛龕和"唐僧取經(jīng)"石龕。
【錢弘創(chuàng)建靈峰寺】五代后晉開運元年至三年(944~946),吳越國王錢弘為伏虎禪師在靈峰建鷲峰禪院。宋時改靈峰禪寺。為西湖探梅勝地之一。
【吳延爽建保?m塔】北宋開寶元年(968),吳越國王錢弘被趙匡胤召到汴梁,其舅吳延爽為祝福錢弘進京平安,特在西湖寶石山建塔,稱為保?m塔?,F(xiàn)塔為1933年重建。
【錢弘建六和塔、雷峰塔】北宋開寶三年(970),吳越國王錢弘在錢塘江邊月輪山建六和塔,并建開化寺。北宋開寶八年(975),錢弘為慶賀王妃黃氏生子,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黃妃塔,俗稱雷峰塔,內(nèi)藏《寶篋印經(jīng)》8.4萬卷。"雷峰夕照"為"西湖十景"之一。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毀。1983年5月國務(wù)院在《杭州市城市總體規(guī)劃》中批復(fù)重建。
【蘇東坡兩次守杭】北宋熙寧四年至七年 (1071~1074),詩人蘇東坡到杭州任通判。北宋元四年(1089)蘇東坡以龍圖閣學(xué)士左朝奉郎貶為杭州太守,見西湖淤塞荒蕪幾占面積之半,積葑約 100公頃。干涸時,幾至龜裂。次年上《乞開西湖》狀。4月28日開工,用工20萬,半年完工。取葑泥筑長堤,架六橋,植桃柳芙蓉,人稱蘇堤。"蘇堤春曉 "為西湖十景之一。湖中建三塔,即今"三潭印月",亦為"西湖十景"之一。開浚茅山、鹽橋二河,以通江湖。重修六井、南井。任期內(nèi),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。北宋元六年(1091)離任時,百姓含淚送別,杭城家家有他的畫像,飲食必祝,又在西湖建祠以祀。
【方臘破杭城】北宋宣和二年(1120)十月,方臘在睦州青溪縣(今淳安縣)起義,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、壽昌、分水、桐廬等縣,又分兵兩路合攻杭州。12月29日,方臘之妹方百花血戰(zhàn)涌金門,破杭城,東南大震。次年2月18日退出。現(xiàn)鳳凰山巔有"百花點將臺"遺跡。
【金兵陷杭城】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金將完顏宗弼自安吉進杭州,錢塘縣令朱蹕大戰(zhàn)金兵于葛嶺,后戰(zhàn)死天竺。尉曹金勝、祝威亦戰(zhàn)死松木場。趙構(gòu)逃越州、明州、定海、臺州到溫州。次年二月,完顏宗弼退出杭.
【岳飛被害】南宋紹興十一年(1141),高宗趙構(gòu)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。12月29日,秦檜以"莫須有"罪殺害岳飛于大理寺風(fēng)波亭(現(xiàn)浙江醫(yī)科大學(xué)內(nèi))。其子岳云、部將張憲同時遇害。
【南宋筑鳳凰山禁城】南宋紹興二十八年(1158),南宋王朝筑鳳凰山禁城,周長4.5公里。又筑外城高6.7米,闊3.3米,城門13座。自南宋建炎元年(1127)金兵攻陷開封、康王趙構(gòu)逃到杭州,至南宋紹興八年(1138)定都杭州,20年間,禁城內(nèi)建起大殿13座,以"堂"、"閣"、"齋"、"樓"命名的建筑40余座,亭、臺20余座。杭州內(nèi)外建行宮37處和御花園17處。
【慧開創(chuàng)黃龍洞】南宋淳元年(1241),僧慧開自江西隆興黃龍山來杭,在黃龍洞建護國仁王禪寺。為黃龍洞首創(chuàng)寺院。舊&"杭州四十二景"中有"黃龍積翠"。今"黃龍吐翠"為"西湖新十景"之一。
【阿老丁重建鳳凰寺】南宋咸淳七年(1271),回民阿老丁重建鳳凰寺于杭州羊壩頭(現(xiàn)中山中路),為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。
【元兵進杭】南宋德二年(1276),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顏進攻杭州。2月,元兵進駐錢塘江沙灘。南宋恭帝奉表投降,南宋亡。
【南宋故宮失火】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十一月,改宋行在為杭州。是年,南宋皇宮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燒殆盡。
【馬可·波羅游杭州】元至元十五年(1278),意大利人馬可·波羅到北京,在元世祖忽必烈處做官。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江淮行省自揚州徙杭州,改稱江浙行中書省,馬可· 波羅為樞密副使,在任3年,時時采風(fēng)問俗。1294年返國后所著《馬可·波羅游記》盛稱杭州是"世界最美麗華貴之城","人處其中,自信為置身天堂"。
【辛巳、壬午大火】元至正元年(1341)四月,杭州失火,自東南延至西北,近30里官民閭舍焚蕩其半,總計毀官民房屋、公廨、寺觀15755間,10797戶38116人受災(zāi),燒死74人。次年(1342)杭城又大火,共燒毀民舍4萬余間,火災(zāi)之甚前所未有,數(shù)百年浩繁之地,日漸凋敝。
【紅巾軍進杭】元至正十二年(1352),紅巾軍徐壽輝將項普略攻取杭州,于7月10日破昱嶺關(guān),自余杭占領(lǐng)杭州。26日退出。
【張士誠重建杭州城】元至正十九年(1359),張士誠割據(jù)浙西五郡,舉反元義旗。廢九曲城,重建杭州城,并發(fā)民夫20萬沿城開河,自五林港至北新橋,又南至江漲橋,闊約67米,遂成大河。
【常遇春攻杭城】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),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,圍城3月有余,各路糧道不通,一城之人餓死十之六七。軍退,又大半死于病疫。
【周新被奉為杭州城隍】明永樂三年(1405),廣東海南人周新調(diào)任浙江按察使。在杭平反冤獄疑案,免征災(zāi)稅,善政甚多,杭人稱"冷面寒鐵周廉使"。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,杭人紀(jì)念他,稱之為"城隍",在吳山建城隍廟祭祀。
【于謙歸葬西湖】明正統(tǒng)十四年(1449)八月,"土木堡之變"英宗被俘,以于謙(杭州人)為兵部尚書,負(fù)責(zé)保衛(wèi)京師。明景泰八年(1457)正月,英宗復(fù)辟,于謙被加以" 意欲"謀逆罪殺害,是年60歲。明天順三年(1459)葬于謙于杭州西湖三臺山。明成化元年(1465)于謙冤案昭雪,恢復(fù)官位名譽,謚"肅愍"、 &"忠肅"。杭人以為岳飛、于謙為西湖山水增添了"英氣","賴有岳于雙少保,人間始覺重西湖"。
【創(chuàng)辦萬松書院】明弘治十一年(1498),浙江右參政周木在萬松嶺報恩寺舊址創(chuàng)辦萬松書院。清康熙時改稱敷文書院,今遺址尚存。
【楊孟瑛筑西湖新堤】明正德三年(1508),杭州知府楊孟瑛自2月2日起興工疏浚西湖,至9月12日完工,歷時152天,計675萬工日,拆毀田蕩3481畝,耗銀28700多兩,使西湖復(fù)唐宋舊觀。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長堤6里,后稱楊公堤。
【湖中二島形成】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),杭州知府孫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遺址建"振鷺亭",后改"清喜閣",即現(xiàn)湖中三島之一的"湖心亭"。明萬歷三十五年 (1607),錢塘縣令聶心湯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,取葑泥繞潭作堤,為"放生池"。明萬歷三十九年(1611),錢塘縣令楊萬里以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筑外堤,構(gòu)成"島中有島,湖外有湖"的佳境,湖中"小瀛洲"自此形成。明天啟元年(1621),在"小瀛洲"南復(fù)建三塔,即今之"三潭印月",為"西湖十景 "之一。
【杭城內(nèi)建旗營】清順治五年(1648),清廷決定在杭州城內(nèi)圈地建"旗營",1650年正式動工,周長約4.5公里,占地96公頃,筑墻高約6米,有城門5座。內(nèi)有"亭灣騎射",為清時"錢塘十八景"之一。
【張煌言就義】清康熙三年(1664),民族英雄張煌言(蒼水)被俘解來杭州,農(nóng)歷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場就義,是年45歲。遺體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。張煌言與岳飛、于謙并稱為"西湖三杰"。
【康熙題西湖十景】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康熙皇帝來杭州游西湖。以后,又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)、四十二年(1703)、四十四年(1705)、四十六年 (1707)5次南巡來杭州。其間在西湖孤山筑行宮,疏通市內(nèi)河道涌金河(浣紗河)以通龍舟。題"西湖十景"。1701年"十景"景址刻石建碑亭。從此,南宋畫院祝穆、馬遠(yuǎn)筆下的"西湖十景"更負(fù)盛名。
【建玉帶晴虹】清雍正九年(1731),李衛(wèi)疏金沙港,在蘇堤第五橋(東浦橋)西筑堤63丈,名金沙堤,上筑三孔玉帶橋,名"玉帶晴虹",為清"錢塘十八景"之一。
【乾隆六次來杭】清乾隆十六年(1751)正月,乾隆皇帝首次南巡,三月至杭州游西湖,至敷文書院、觀潮樓,閱兵;渡錢塘江,祭禹陵,五月返京。以后,又于乾隆二十二年 (1757)、二十七年(1762)、三十年(1765)、四十五年(1780)、四十九年(1784)5次南巡來杭州。其間題"錢塘十八景"、"行宮八景";4次至海寧閱視海塘工程、觀潮、祭海神。
【建文瀾閣】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九月,將原康熙行宮(西湖孤山)"圣因閣"內(nèi)玉蘭堂藏書樓改建為"文瀾閣",與揚州"文匯閣"、鎮(zhèn)江"文宗閣"并為江南三閣,各收藏《四庫全書》一部?,F(xiàn)"文瀾閣"及藏書俱在,為江南三閣僅存者。
【建阮公墩】清嘉慶五年(1800),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,歷時2年。將淤泥在西湖"湖心亭"北堆一小島,后人稱"阮公墩"?,F(xiàn)"阮墩環(huán)碧"為"西湖新十景"之一。
【林則徐協(xié)辦海防】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四月十八日,林則徐被革職后以四品卿銜赴浙江軍營協(xié)辦海防事務(wù)。是日,自廣東抵杭州(富陽)。在浙江35天,協(xié)助裕謙籌謀劃策。
【太平軍兩進杭城】清咸豐十年、太平天國十年(1860),忠王李秀成為解天京(南京)危局,以"圍魏援趙"之計,于3月19日攻占杭城,24日退出。此為太平軍第一次攻占杭州。次年,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,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,守杭2年3個多月。其間,采取一系列爭取知識分子政策,在經(jīng)濟上實施對城市貧民、手工業(yè)者有利的政策,促使杭州經(jīng)濟、文化發(fā)展。退出后,清兵入城,縱兵大掠,*淫婦女,搶奪財物,均謂取之于"賊"。搶劫之后,杭城81萬人僅剩7 萬。
【辟拱宸橋租界】清光緒二十一年(1895),中日簽訂《馬關(guān)條約》,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,拱宸橋辟為日租界,西沿運河塘路,南至拱宸橋腳,北至瓦窯頭,東至陸家務(wù)河,徑直3里,橫約2里,周11.2里。主權(quán)淪喪,民族蒙恥??荚嚧笫占?
【創(chuàng)辦求是書院】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)四月二十日,杭州知府林啟在蒲場巷普慈寺舊址創(chuàng)辦的求是書院(浙江大學(xué)前身)正式開學(xué)。此為杭州創(chuàng)辦近代教育的開始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三月十一日,林啟在西湖金沙港辦的蠶學(xué)館開學(xué)。此為我國最早的蠶桑學(xué)校,開浙江職業(yè)教育之先河。
【創(chuàng)西泠印社】清光緒三十年(1904)九月十九日,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橋畔發(fā)起創(chuàng)辦研究金石學(xué)術(shù)團體。社以地名,1913年成立"西泠印社",推吳昌碩為社長。
【滬杭鐵路入城】清光緒三十三年(1907),滬杭鐵路設(shè)車站于杭城清泰門內(nèi),鐵路貫城而入,拆城墻數(shù)十丈。此為杭州拆城墻之始。
【立秋瑾墓】清光緒三十三年(1907)七月十五日,辛亥革命烈士、"鑒湖女俠"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。1911年遵烈士生前遺愿,葬遺體于西泠橋堍(岳飛墓東),傍建秋社。以后墓幾經(jīng)遷徙。1981年10月10日(辛亥革命70周年),從西湖雞籠山遷秋瑾遺骸于西泠橋東堍(東南)梅花嶼頭,重建秋瑾墓。
【魯迅與"木瓜之役"】清宣統(tǒng)元年(1909)六月,魯迅自日本回國,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(xué)堂(今杭州市高級中學(xué))任教。11月10日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教師反對新任監(jiān)督夏震武(外號木瓜),發(fā)生"木瓜之役",夏被迫辭職。這是清末轟動全省的教師風(fēng)潮。
【孫中山三臨白云庵】清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九月的一個晚上,孫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(當(dāng)時為浙江革命的秘密總機關(guān))。辛亥革命成功后,孫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,題"明禪達義"匾額。在秋社題"巾幗英雄"。1916年夏,第三次來杭。
凡本站注明“稿件來源:新科教育”的所有圖文音視頻,版權(quán)均屬新科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或以其他方式復(fù)制發(fā)表。已獲得本站協(xié)議
授權(quán)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新科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(zé)任。